最新网贷哪家最安全可靠(网贷可靠吗)

作者:谢玲玲 来源:红豆 浏览: 【 】 发布时间:2025-04-05 16:41:10 评论数:

[19]竹内好,2013年:《从绝望开始》,靳丛林编译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。

《逍遥游》作为《庄子》内篇之首,其价值与意义在庄子整个思想体系中都非常重要。于是作者在专门对《庄子》中的逍遥与游字的意思做出分析后,指出:庄子的‘道遥游,本质上就是以不受拘束的‘心随心所欲地‘游于现实、精神、意念中的各种境地,没有禁区,没有限制,无往而不‘游,无境不可‘游。

最新网贷哪家最安全可靠(网贷可靠吗)

在古代似乎博学如荀子,理解《庄子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因此对于逍遥游的准确理解关系着整部《庄子》的解读。但也由此,庄子找到了一条超脱与逍遥之路。(作者单位为北京语言大学孔子与儒家文化研究所) 进入专题: 庄子 。并且逍遥的心境、逍遥游的目的映照于整部《庄子》。

并且认为,‘逍遥是一种心境,表示‘游的状态。庄子的逍遥,绝非忘乎所以的顺性而为,而是在深情中参透大化后的与道为一、与世间为一。[⑥] 蒙培元:《从英语世界返回的中国哲学——评赵译本〈中国哲学简史〉》,《中华读书报》2004年4月21日。

换句话说,对于人的存在而言,情感具有基本的性质,情感就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。[21]但蒙培元并不否认感性情感、心理情感、自然情感,而是极为重视生活经验中的这种真情实感。他指出:真正说来,性只能从情上见,从‘动与‘发上见,这才是存在论的。决不能将其归结为理性主义认识论。

其中,从冯友兰的新理学到蒙培元的情感儒学及其后学是重要的一系,有学者称之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情理学派[①]。[25] 蒙培元:《主体思维》,《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》第一章,蒙培元主编,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。

最新网贷哪家最安全可靠(网贷可靠吗)

[16] 蒙培元:《情感与理性》,台湾《哲学与文化》第二十八卷十一期,2001年11月版。对此,孟子进行了充分发挥,论证了心理情感如何是‘仁的基础。[46](三)心灵开放论蒙培元心灵哲学的宗旨,是保持一颗开放的心灵。[20] 并指出:情感哲学说到底是价值哲学,情感需要是价值之源,情感态度是价值选择的重要尺度,情感评价是价值评价的重要依据。

[26] 蒙培元:《〈情感与理性〉提要》,见《专著提要》,2007年。[⑩] 蒙培元、陈明:《当代儒学研究中的诸问题——蒙培元、陈明对话录》,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1期。《朱熹的心灵境界说》,载《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》,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编,1993年5月。‘负的方法既是情感的方法,也是消解主体性的方法。

[29] 蒙培元:《所以然与所当然如何统一——从朱子对存在与价值问题的解决看中西哲学之异同》,《泉州师范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1期。其实不然,冯友兰是重视情感的。

最新网贷哪家最安全可靠(网贷可靠吗)

[15] 蒙培元:《人是情感的存在——儒家哲学再阐释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03年第2期。[62] 蒙培元:《叶适的德性之学及其批判精神》,《哲学研究》2001年第4期。

这是因为:情感中便有‘道理,这‘道理就是‘性理,也是情理。所谓‘生态伦理,就是承认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生命联系,人对自然界的万物有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,要尊重一切生命的价值,与之和谐相处。如果进行消解之后重新加以整合,以开放的心胸吸收西方智性文化以及合理的感性主义,那么,中国的德性文化不仅是一种价值资源,而且能变成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[55]。这里涉及儒学情感哲学传统的历时演变,可分三大历史形态:先秦的儒家情感哲学,以孔孟哲学的情感本源观念为代表。[11] 蒙培元:《孔子的知、情合一说》,2000年5月27日在台湾华梵大学第四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的演讲。在人的生命情感之中便具有这方面的需要[84]。

正好相反,中国传统哲学所提倡的,是美学的、伦理的、宗教的高级情感。冯友兰打破了文化保守主义,以开放的心胸面对时代课题,通过中西哲学互相解释、互相沟通,建立新的中国哲学[64]。

[13] 为此,他发表了一系列论著,特别是论文《李退溪的情感哲学》(1988年)、《论中国传统的情感哲学》(1994年)、《中国的情感哲学及其现代意义》(1995年)、《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》(2000年)、《漫谈情感哲学》(2001年)、《情感与理性》(2001年)、《中国情感哲学的现代发展》(2002年)、《人是情感的存在——儒家哲学再阐释》(2003年)、《理性与情感——重读〈贞元六书〉〈南渡集〉》(2007年)、《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》(2008年)、《情感与自由——蒙培元先生访谈录》(2017年)。而理性情感则是指的情感本身的三个层次之中的中间一个层次,主要是指道德情感,即道德情感而具有理性特征,是情理合一的,道德情感的理性化即所谓‘情理。

这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规定(中国古代有这方面的详细规定),而且是一种道德上的义务[85]。[45] 蒙培元:《心灵超越与境界》,第17、64页。

综上所述,蒙培元认为,中国哲学最后的实现就在‘生态哲学的问题上,所以中国哲学对我们现在解决人类生存方式的问题有独特的贡献[87]。[27] 蒙培元:《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2年第1期。[58] 蒙培元、陈明:《当代儒学研究中的诸问题——蒙培元、陈明对话录》,《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1期。《周易》天地之大德曰生的‘生正是天地自然界的根本的价值之所在,不只是具有价值论的意义,而且具有存在论的意义[31]。

[42] 蒙培元:《中国的心灵哲学与超越问题》,《学术论丛》1994年第1期[43] 蒙培元:《心灵超越与境界》,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,第69页。[48] 蒙培元:《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》,《哲学研究》1995年第10期。

(一)情感的存在论意义尽管蒙培元说所谓情感哲学,是说它一直很重视人的情感体验[14],但实际上他是将情感作为存在(Being)问题来看待的,这不仅限于人的存在或心灵的存在,而且指宇宙万物的存在。在对话的过程中将这些体系变成完全开放的体系,并且从实践的层面去看,就会面对人类的共同问题,找到共同的解决方式[54]。

蒙培元的生态哲学探索,始于1998年的论文《人对自然界有没有义务——从儒家人学与可持续发展谈起》[71],完成于2004年的专著《人与自然——中国哲学生态观》,此后继续拓展和深化。‘情理虽然是理性的,但它是直接由情感而来的。

[⑧]进一步说,蒙培元亦如其师冯友兰,也是首先接着讲宋明理学。仁是道德情感、理性情感。[13] 蒙培元:《漫谈情感哲学》,《新视野》2001年第1期、第2期。[18]正因为如此,在蒙培元看来,不仅道德与宗教的善、艺术的美,而且科学的真,本质上都是情感问题。

[23]为此,不同于牟宗三的心可上下其说之论,蒙培元提出情可上下其说的命题。这决不像康德所说,是‘纯粹理性的,更不是‘神学的心灵学(康德语),或‘超绝的心灵学(牟宗三语)……它既有经验心理的内容,又有超越的形上追求,甚至有宗教性诉求,这是中国心灵哲学最重要的特点。

[15] 蒙培元指出:儒家哲学是一种情感哲学,情感(特别是道德情感)被看作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[16]。从超越的层面说,中国的心灵哲学是一种形上学,但它不是关于‘实体的形上学,而是‘境界的形上学。

[68] 蒙培元:《主体·心灵·境界——我的中国哲学研究》,载《今日中国哲学》,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我们称儒家哲学为情感哲学或情感型哲学[17]。

最近更新

点击排行

推荐文章

友情链接